logo

去远方 ——读《离我太远了》、《非洲十年》有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6 17:18:19 点击量:391
                                                                   去远方                                        
                                      ——读《离我太远了》、《非洲十年》有感
       生活不仅有眼前,还有远方。                      
       曾在梦里看见一片白雾朦胧的森林,是阳光也渗不进去的浓厚,可以听到泉水泠泠;
曾在梦里看见一个被朦胧月光笼罩的小楼,听见从里面飘扬出的悠扬的乐章;曾在梦里看见在一个下着霏霏小雨的古巷,一转角就邂逅了一段时光……《离我太远了》满足了我对这些的所有幻想,它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美奂绝伦的世界,那是我不曾触摸过的。                                
      我在这里俯瞰了皮兰如翡的海浪,如鳞的古楼;徜徉在维也纳的街头,小心着不要踩到脚下的音符;伫立在布拉格的高空,闻着它被岁月发酵的味道;仰望着古埃及神圣的金字塔,感受着生与死之间的绚烂……
       从不知道有一个村庄的人们唯美到了因不忍破坏小径的落花而任其从枝头散落,花瓣铺在地上,一片玫红。这里就像是被世人遗忘的一个人间仙境:如盖绿毯的波浪式山峦。悠悠然的牛在上面不急不缓的漫步,时而停下,呷一口澄澈的溪流,又悠悠然的走开。如果说上帝是哈尔特塔的创造者,那这个小镇上的居民一定是哈尔施塔特的骑士,他们用双手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她,使哈尔施塔特充溢着花香,连带着人的身上也有了余香。
      从不知道有一个国家的人会有如此单调的色彩,正是这种简单,让他们带上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宁静。芬兰的色彩太简单了,没有北京上海那种缤纷的霓虹灯的颜色,有的只是蓝、白、绿。蓝的是天和水、白的是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的大地、绿的是无垠的森林。但芬兰人却固执的保持这种单调。芬兰人亲近自然、迷恋自然,眷恋上了那种醉心的气味。
     从不知道有一段历史的石头能够这样著名。在古希腊,这些深深刻入石头里的文字和图像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是千年之前人们对永恒的追求,以及想要将自己的智慧传于后代的渴望。当这些渴望一点点的汇聚成力量,凝聚成永恒,穿梭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历着岁月的洗礼,最终成为了进步的方向、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些石头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被风沙日复一日的消磨着,渐渐变的古朴而沉静,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它是一段时光的见证,为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作者冯骥才说:“在写作中随行随记的文字是游记。这种写作总是充满了见识生活见识世界的惊奇与欢欣,发现美的快感,还是一时的灵性。然而,每当我将这些风物与人文、这些美再翻看一遍时,我发现它们离我太远了。”是啊,哈尔特塔、芬兰、希腊的确离我们太远了,然而作者说的真的仅仅是空间上的远吗?我认为,更多的是这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当现实的雾霾为我们的心灵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灰黑,当现实的绳索将我们一圈一圈的束缚,我们就注定与这近在咫尺之地遥隔千里了。这让我想起了那个立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木牌:慢慢走,欣赏啊。我们一直都在走,却是在低着头快步走,从不曾放慢过脚步。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将自己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抽出身来,带着一颗纯粹而自由的心,四处走走。到那时,也许我们与其之间“太远”的距离就会慢慢减小,也将会逐渐感受到“见识世界的惊奇与欢欣。”
       如果说《离我太远了》是一杯尊贵高雅的葡萄酒,那《非洲十年》就是一杯浓郁的苦咖啡,但掩盖在苦下面的,却满是馥郁醇厚。梁子用她十年向往非洲的经历,向我们诉说了非洲苦难、快乐的故事。
      非洲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生与死的距离。在这个国家,一旦患上病,生命就犹如风中柳絮,漂泊不定了。《非洲十年》中,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贤良的女人马孔丹妮。丹妮的丈夫,早年患了肾病,五十岁去世,只为她留下了一位痴呆的婆婆,和一群孩子们。她二十一岁嫁到这里。十七年,怀了十三次孕,最终却只留下了三个孩子。在另一个村庄中,哈利玛夫妇一直所期待的孩子被接生护士残忍的用剪子夺取了生命,眼前不知怎的,又浮现了泰毕斯(一个艾滋病女人)的那一张松皮,一把干骨,蜷缩在漆黑屋子角落的身影。看到这些,我只能保持锥心的沉默。
非洲的女人“直到死,也不会像男人那样有资格葬在自家院落,”阿法尔女人结婚之后,只有生完两个孩子之后,才可以外出。她们的一生,没有平等,没有自由,只有接受和承受。
      但是,非洲的女人有着不同于任何地方人的平朴和淡然。默卓可在森林中奋力挥舞着砍刀,满心欢喜的想象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维吉尼亚微笑着看着她收留的六十多个残疾的孩子,尽管她本身也并不富裕,但她的梦想已经实现;瓦特人因环境保护,不得不放弃了原有的打猎生活,他们在泥坑里里我看到了她们在泥坑里欢歌笑语,捏泥罐的日子,尽管艰辛,依然快乐……梁子说:“快乐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有时昂贵到千金难买,有时却廉价到随处可见。”
正如作者所说,现代人红灯绿酒、纸醉金迷,却还处处抱怨生活的种种,早已失去了人类最初的那份质朴和快乐。我们应当学会放下,返璞归真,享受生命。
      冯骥才忙里偷闲到世界各地旅行;梁子不顾非洲的青面獠牙,执意要去拨开他的重重面纱;毕淑敏耗尽半生积蓄只为环球一看;三毛苦苦追寻,终于寻到她梦里的沙漠……
当我攀爬了三个小时到达山顶时;当我不辞万里看海上日出时,我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精彩的。有事没事都出去走走,带着心灵上路,观察并思考着,这样的世界就如登上绝巘 时俯瞰脚下的风景,壮阔而苍茫,相信这样的心,一定是智慧而多彩的。
    在当今这个文化思想都极度贫乏的时代,出去走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当下,还没有能力能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我们就只能读书,让心灵先上路。书籍将我们从漆黑狭窄的枯井之中引领出来,一刹那,天地豁然开阔,回首过去,才发现曾经的自己坐拥的只是这大千世界中不能再小的一隅。
      去旅行吧,待到回来的时候,我们也一定是学会了珍惜、放下,也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辽阔。
      或者,我们永远没有回来,一直在旅途上放飞着自己的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