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发展规划

奋楫扬帆再出发  笃志力行开新局

——优米娱乐有限公司官网2025-2026学年工作要点

 

新学年,优米娱乐有限公司官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严格对标郑州市教育工作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学校发展规划阶段重点任务,以踔厉奋发的姿态、笃志力行的担当,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郑州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打造贡献坚实力量。

一、党建为旗:锚定方向强根基,深度融合促发展

(一)对标对表,筑牢党建“压舱石”

1. 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组织在学校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核心领导地位;将政治建设纳入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年度考核,确保办学方向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高度一致。

2. 深化理论学习:以“第一议题”、主题党日活动、“万名党员进党校”为载体,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党建的重要论述,将“学思想”贯穿始终;同步融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3. 优化组织建设:编纂《支部工作手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育,打造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以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

(二)立足实际,激活党建“动力源”

1. 拓宽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党员先锋号、学校视频号、校园橱窗等“线上+线下”渠道,常态化推送党的理论、政策及时事政治内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2. 创新学习形式:依托郑州党史馆、二七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党课”实地研学,增强理论学习的实践性与感染力。

3. 推动融合落地:建立党员教师“一对一”“一对多”重点学生认领机制;组建党员领衔科研团队,聚焦教学重难点开展研究;完善“党员先锋岗体系”及“亮岗、践岗、评岗”机制,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党员教师干事创业活力。

二、纪检为盾:精准监督筑防线,保驾护航促规范

(一)强化政治监督,把准办学方向

聚焦“两个维护”,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通过查阅决策记录、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督促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落地见效。

(二)做细日常监督,防范风险隐患 

以“清单化”梳理学校日常管理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监督清单;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家长代表会,收集对学校管理、教师行为的意见建议;运用查阅资料、谈心谈话等手段,对教师师德师风、学生管理等工作开展常态化提醒,筑牢日常监督防线。

(三)抓实专项监督,深化清廉建设

聚焦招标采购、招生入学、校服教辅、公开招聘等“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项检查;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宣传阵地,普及清廉文化,推动清廉思想内化为师生自觉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德育为首:多维发力育新人,全面提升育人质效

(一)深化品牌活动,厚植核心素养

1. 做精特色活动:高标准举办“中秋诗会”“科学艺术节”“学科节”等品牌活动,挖掘活动中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元素,强化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与价值追求的培育。

2. 做实常规活动:将新生军训、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纳入德育体系,做好活动前动员、活动中体验、活动后升华,最大化发挥其育人价值。

 

(二)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学生成长

1. 强化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优化心理健康课程与咨询服务,营造乐观包容的校园心理氛围。

2. 深化法治教育: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联合法治副校长、辖区派出所推进校园防欺凌工作,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三)建强德育队伍,凝聚共育合力

1. 提升队伍能力:系统规划班主任主题培训与“班主任沙龙”,内容涵盖班级管理、班干部培养、家校沟通、心理辅导等实用技能,强化德育队伍专业素养。

2. 拓宽共育渠道:创新家校沟通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引入社会资源,拓展实践育人基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四)加强组织建设,丰富成长载体

1. 规范团组织与社团管理:抓好团干部培训与新团员发展,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创新学生社团运行机制,重点建设黄河文学社、学行地理社等精品社团,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2. 推进志愿服务:多渠道组织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扩大学校育人影响力。

四、教学为重:深耕细作提质量,夯实教育教学核心

(一)抓牢课堂“主渠道”,提升教学实效

1. 创新课堂模式:以AI赋能、大单元教学为主题,开展分学科分课型录播课、公开示范课活动,深化“学行课堂”建设,推动教师优化教学理念与技术。

2. 强化教学督导:成立校内教学督导组,完善督导评价指标,通过工作简报反馈教学问题与亮点;依托听评课、“我最喜欢的课堂”评选等活动,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 优化教研与作业管理:构建“课标-教材-学情”三维分析框架,打造多元混合式教研模式;完善《新课程作业质量标准》,明确作业形式、内容与批阅要求,协助年级细化作业管理办法。

4. 推进竞赛培优:组建竞赛培优团队,编写针对性辅导教材与练习题;建立竞赛学生档案,跟踪成长过程,提供个性化辅导。

(二)抓好课程“主战场”,丰富育人供给

1. 学科中心建设:新学期打造校内语文学科建设的核心阵地与教研辐射源头,强化其基础支撑与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的语文教学成果,为后续“推动学科融合”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与实践经验。

2. 推动学科融合:以语文、历史学科优势为引领,通过研讨、研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激活学科活力,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3. 优化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梳理并优化校本课程,重点培育3-5门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4. 传承校园文化:以校史、校友故事、校园传统为素材,开展“学行文化”主题课程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与育人深度结合。

(三)建强教师“主力军”,强化队伍支撑

1. 助力专业成长:健全“微课题”常态化管理机制,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落实“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沙龙”“亮相课”等活动;发挥“梯级名师”作用,将名师纳入教学督导,开展示范课活动。

2. 完善评价与师德建设:构建涵盖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等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采用学生评价、同事互评等多元方式;制定《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成立监督小组,打造“德才兼备”教师队伍。

(四)抓牢教科研“主支撑”,赋能教育创新

1. 深化课题研究:完善“微课题”管理制度,推动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研;组建跨学科教科研骨干团队,围绕教育教学热点难点开展联合研究。

2. 提升科研能力:采用“引进来”(邀请专家讲座)与“走出去”(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搭建数字化教科研平台,实现课题管理、资源共享、成果展示一体化,提高教科研效率。

五、文化为魂:厚植文化底蕴,打造特色育人氛围

(一)凝炼文化内涵,融入教育全过程

将“学行”文化贯穿校园环境建设、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等各环节,引领师生教与学行为;以红色校史为根基,结合书香校园、清廉学校、文明校园建设,丰富文化载体,提升校园内涵品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扩大文化影响力

整合校园官网、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将党建动态、师德建设、红色教育等内容转化为鲜活的图文、影像作品;鼓励党员教师挖掘师生身边的榜样事迹,让宣传既传递党的声音,又讲好校园故事,增强文化感染力。

六、保障为本:精细管理强服务,统筹推进学校发展

(一)建设智慧校园,赋能教育教学

1. 完善基础设施:做好信息化设备日常巡检与维护,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2. 提升应用能力:开展信息化系列研修活动,分享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与实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二)抓实安全稳定,筑牢发展根基

1. 优化行政服务:完善处室考核机制,开展多主体量化考核;推进智慧办公建设,提升行政办公与服务保障效率。

2.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三防”建设,依托“学安”系统构建“预防-管理-教育-应急”安全闭环;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完善信访机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推进文明创建,提升办学品质

坚持依法治校,推动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构建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机制,对接外部资源,提升创建水平;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交通、爱国卫生等活动,助力校园文明建设。

(四)发挥工会作用,增强师生幸福感

1. 丰富文化生活:开展健康讲座、读书会、书法刺绣活动、趣味运动会等,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2. 拓展服务渠道:对接外部公益资源,为教职工争取健康保障、学习资源;开发“校友之家”小程序,组建校友群,邀请校友回校分享,激活校友资源,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新学年的蓝图已绘就,目标在前,重任在肩。全体教职工将以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锚定目标、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再创佳绩,谱写优米娱乐有限公司官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