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读《我是人间惆怅客》有感
高一六班 史鹏辉
看到风流长卷,专讲容若的,当时只觉读的心痛彻然,“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话实为千古名句而我与此邂逅还是在许嵩的《庐州月》中“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中,如此才子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的形象是在《饮水词》里那些柔肠百结的小词中映照出来,出现在我面前的那个人淡如菊,柔情似水的才子,然而我却不知道他也是英武勇毅的御前一等侍卫,善骑射。可谓是文武双全,而我更愿在那些直追几百年前的李后主的小词中认识他。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他是清代前叶的满族词人,虽出身贵族,却给人以惆怅的感觉,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人间惆怅客”。他虽为皇帝御前侍卫,但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空有头衔罢了,他意不在谋权,亦不在谋势,他的追求是做一个来去自如的闲人。
“而今才道当年错”,所有错加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错,错就错在纳兰这样纯情的人,根本不应该生在这个复杂的人间——他,“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他曾经历三段旷世奇恋,但每一段无不凄哀婉转。“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讲的就是 纳兰和他的初恋——一个家道破落,身份如同黛玉一般的表妹。纳兰和他的初恋面临的障碍,可能远比与宝黛要大得多。在纳兰生活的年代,堂堂相府是不可能娶一个出身低微如同丫鬟的人,即便纳兰不在乎什么门当户对,但他的家庭是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婚姻,更何况如果她是一位汉人,在当时,满族贵族是不能和汉人通婚的。凭他个人力量,很难对抗来自家庭和朝廷的双重压力,一段美好的初恋,就这样烟消云散了。但是积淀在纳兰心中的那份深情和悔恨,却一直折磨自己。“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讲的正是他的妻子卢氏——此生此世纳兰最爱的人,最想和她一起走过一生一世的人。卢氏从不追问丈夫的过去,甚至是无条件地包容着丈夫的过去。有时候她看到丈夫独自站在院子里发呆,偶尔还看到了丈夫写给初恋情人的那些诗词,她比谁都清楚初恋情人在丈夫心中的分量。但是,她只是悄悄地伤感,或者偷偷地躲进房间里一个人流泪。她的伤感,并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同情。他同情那个不幸女子的遭遇,同情丈夫在爱情中受到伤害,也同情自己在一段无爱的婚姻中必须承受的一切。但是,他没有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法,而是欣赏丈夫的才华,关注丈夫的心灵。他深深了解初恋带给丈夫的痛苦和自责的心态。至此,他对卢氏的感情,不再像初恋那样懵懂草率,而是一种真正成熟,深厚的感情,成为纳兰生命中一次转折。“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好景不长,三年匆匆过去,卢氏病逝。悲剧就是将最美的东西灭给人看。第三段就是和江南才女沈琬的爱恋,因身份悬殊,导致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他一生放荡不羁,渴望自由,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惆怅中与幽怨中度过一生。
他像一颗流星划过人间,却用了最灿烂的姿态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