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控措施的18号通告,通告中提出“闭环管理”。乐观的网友苦中作乐,幽默地对“闭环管理”进行了解读:红码的,谷堆家里不出来;黄码的,谷堆院里不出来;绿码的,谷堆市里不出来。一时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多以前。
很多时候,身体的记忆比大脑的记忆要好,当我们重新“谷堆”家中,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身体的反应便出来了:头疼、乏力、失眠……而身体恰恰是我们心理的反射。面对这样一场“防疫战”,除了进行“硬核”的医疗防护外,“柔性”的心理防护同样必不可少。这里,送大家一套心理防护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面对生活失序,请照顾好自己
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很有必要。列一张令人心情愉悦的待做事务清单,保持每天执行两样可以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学习一些新技能或是一些新的爱好,寻找一些新乐趣,在这场疫情风暴中,稳固自己。
2、过度“信息焦虑”,不如做个减法
信息过载会加重心理负担,建议每天阅读疫情资讯不超过1小时,摄入疫情信息量不超过总量的40%。睡前先放空自己,不要被动刷手机接受信息,自己选择信息源,选择权威信息源,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以免信息混杂加重焦虑感。
3、面对“隔离孤独”,不要压抑自我
若你现在处于单人隔离状态,孤独像波浪般来来回回,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波动,可以尝试与自我对话,建立自我鼓励,保持与外界沟通,或是写一本有意义的情绪日记,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宣泄口。在可活动范围内,保持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放松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4、亲友互助,共克“情绪消极”
如果有朋友无法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请记得给他们帮助,相隔的距离隔不开情谊,打个电话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疫情之外也聊聊书籍、音乐、电影、美食等,很多时候,精神食粮和物质支持同样重要。
5、正向思维,缓解家人“高压恐慌”
“高压恐慌”是指在高压之下,一旦发现自己有任何不适,就会往症状里套的心理性应激反应。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正向思维引导,放宽视角、放长眼光,用理性的事实多给身边的人积极信号,多肯定作为个体和家庭团体的能力,凡事多往好处看。
6、保持敏感,正视“专业咨询”
关心要适度,同时也要保持敏感。如果身边亲友出现以下过度的应激反应,并持续2周以上,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无法听进疫情以外的信息
•关注疫情信息不愿休息
•与医患陷入“极度”共情状态
•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性活动
•头疼、睡眠障碍、出汗发冷、记忆力减退等身体状况
以下为各渠道心理援助热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郑州市政府建立的心理援助热线 967886
2、共青团郑州市委心理热线 12355
3、郑州市101中学心理热线 181037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