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01中学:青春战疫 携手共进——记一次特殊的班会

作者:学生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0-02-28 12:45:14 点击量:294

  在全国战疫防控的特殊时期,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郑州市第一0一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设计举行了一次“特殊”的主题教育班会课,旨在倡导同学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体会“学为万人役 行率天下先”的学校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心系祖国,刻苦学习,报效国家。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高二九班班主任朱奎鹏老师这节班会课都说了些什么吧?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利用这个时间召开一次班会。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到今天武汉封城、举国皆兵整整一个月,今天也是农历的二月初一,明天就是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过去的这一个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让正在腾飞中的中华巨龙,不得不低下头,蛰伏起来。这一个月里发生的事情几乎让所有国人始料未及。在这个集体的蛰伏期里,我们可以思考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想给同学们分享一下最近时间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来的迅猛激烈,其传染性比SARS强得多。至今全国已有77041人感染,2445人死亡。我们每天看到的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一场战役、最严重的一次国难。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在这场全民战役、人民战争中,每个行业、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在过去的这一个月,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甘冒风险、舍身忘我的逆行者!奋战在战役一线的无数医生护士们,他们中有耄耋之年的钟南山、有上有老下有小的李文亮、也有刚入职医院不久,暂停计划中的婚礼,却在三天前不幸牺牲的彭银华。最美逆行者还有祖国最坚硬的麟解放军战士、派出所民警、交通警察、帮助运送物资的志愿者、社区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守护环境的环卫工、守护在村口巷尾的村官、加班加点生产防护物资的工人们等等等等,可以说每个行业、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
  在我们眼中他们是甘冒风险、守护生命的最美逆行者,但他们也是别人的爸妈、夫妻、儿女。再华美的语言也难以表达对他们的致敬!就像那句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过去的一个月,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
  农民把自己种的菜直接拉到医疗队分文不收。
  小饭馆的老板每天贴钱为医护人员做几百份饭菜。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留学生直接把一箱箱口罩寄回国内。
  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主动请缨上一线。
  有记者采访一名志愿者,问他为什么要出来当志愿者?他说:“我是武汉人,毕竟这是我们的城市啊!
  作为中国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其实背后都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高。
  同学们,最近我们在复习历史必修一,我们清楚的知道:
  1840年,农历庚子年,英国发动第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中国的屈辱史就此开始。 
  1900年,农历庚子年的最后一个月,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妄图将中国瓜分。
  2020年,农历庚子年的第一个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整个中国……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深知从1840年以来,这160年里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多少的苦难、走的有多么的坎坷、不容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每经历一次困难,就会坚强一次,成长一次,我们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
  这种抗争、不怕输、不服气的性格,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越挫越勇的民族,它的韧性不可想象。
  同学们,人常说“多难兴邦”,这并不是说灾难越多越好,而是,我们从灾难中吸取经验教训,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进步。这次国难,几乎让整个中国停摆,宅在家里的我们,并不是仅仅饱食终日就能兴邦的,而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等等丢在后面的灵魂。要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敬畏生命、感悟生活、倾听遥远的哭声。
  在2月1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说:“面对疫情,我们河南省的教育工作者、老师、同学、家长该扮演什么角色、该拿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
  他说“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奇迹的缔造者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西南联大与战争同行的8年,培养了3882名学生,其中2位诺贝尔获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2位院士、上百位人文大师。
  我也不禁想起,战争时期河南大学8年抗战的办学历程,河大师生牺牲9人、失踪25人,在烽火连天和战争硝烟中坚持敌前办学,秉承教育报国,表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应该就是我们河南教育的精神。
当时听到这里,老师也不禁想到一所中学,就是咱们学校。抗日战争时期,咱们学校从郑州经西安到汉中,最后到宝鸡蔡家坡,一路西迁,历经千难万险,凤凰涅槃。在国难的炮火中秉承教育报国的精神,始终弦歌不辍,谱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中学教育的凯歌!在那段痛苦的时期,同学间互相鼓励,共度时艰。这是当时我校学生刘天祥收到的一份赠言,其中写道:
  “在这个国难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一切力量担负起救亡的使命!最后我们要在炮火中挣扎起来!我们要在炮火中长大起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不也身处国难之中吗?我们不也应该在这没有硝烟的炮火中挣扎起来、长大起来、将来担负起兴国安邦的使命吗?
  因为你们从来到九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群要创造历史的人!
  因为我们的学校精神就是“学为万人役,行率天下先”!
  同学们,战“疫”的警报拉响之后,学校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从办公室到团委,从学生发展中心到教师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信息中心,从高一年级到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大家在疫情防护上看好自己的门、管住自己的人,在“停课不停学”上想尽各种办法,老师们当起了“十八线主播”,助力同学们假期的学习。
  比如咱们班的几位任课老师,宋老师、韩老师认真备课,一丝不苟,时常备课到凌晨;蔡老师和语文陈老师,家里都有两个小孩子,既要照顾孩子的各种事情,又要备课上课。数学陈华老师,既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又是高二年级长,还是班主任,年级600多位师生的疫情信息统计、孩子的起居、两个班的直播课等等等等,其困难可想而知。还有跟我们进行心理疏导课程的张志丹老师,陪伴了我们一周的同步课堂的老师们,他们冒着风险返校录制课程。
  千言万语,一句话:衷心的感谢这些默默付出的老师们!
  当然还有这一个月来,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父母们。这是咱班一位同学妈妈的一条动态:
  “好多年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了,每天看着你们吃喝玩学,真的挺好。虽说一会就会闹得鸡飞狗跳,鬼哭狼嚎的,但是这样的陪伴等他们长大了以后,想要也没有了吧,这样真的挺好,挺幸福。”大家在家里上课学习,妈妈们也是想法设法、变着花样的做好后勤保障:烙的饼、制的茶、蒸的包子、做的蛋炒饭、手擀的面条等等不一而足。你们在家一月多,他们嘴上说着“神兽何时返校”,心里却又舍不得,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愿同学们往后能与亲情和解,善待自己的父母。
  同时,这一个月来,同学们也很是辛苦,很多同学利用这个超长的弯道,正在默默的发力。
  1月25日,我在春苗计划学习群里分享了牛顿疫情期间的往事,就是想告诉大家,特殊时期的努力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像这位同学所说:“早起会发现,其实真的挺好的,可以学到曾经一睡睡到中午学不到的东西,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曾经自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带着优越感去看别人,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世界,觉得自己已经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真的就是为自己的懒惰,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老师想再一次告诉同学们:弯道一再延长,等到了直道就会清楚谁曾经在弯道上默默努力、奋不顾身……
  最后,老师分享莫泊桑的一段话给大家: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是的,疫情结束之后,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这条路是坦途还是崎岖,我们这个国家、你、我、我们,都将:砥砺前行、携手并进!与同学们共勉。

  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