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郑州101中学知心夜话第二十一辑

作者:学生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0-03-07 10:08:41 点击量:168
前几天听了曾琪峰老师的微课,其中有一章节是:自我边界——你之所以是你的证据。想到在学生咨询的人际关系案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边界不清造成,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有关“自我边界”的话题。

在学生咨询的案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高一的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想要和别人交朋友,却觉得很累,总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出的话、做出的行为伤害到对方,可又不想违心地去讨好别人,所以干脆独自一人,但是又会觉得孤单。无法平衡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远近,进而产生心理冲突。
班级中,总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喜欢不经对方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使用,比如同一宿舍同学的牙膏、洗面奶,打开对方的柜子或抽屉找寻自己需要的工具;   
班级里还有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们来着不拒,满足各位同学提出的请求,帮助A买饭,帮助B打水,帮助C值日,自己的时间被别人的事情耗去大半。突然有一天实在受不了,情绪爆发,反倒影响了同学关系;班级里还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敢表现、行为退缩,他们害怕别人评价,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而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边界不清的情况也很多。之前由郭冬临主演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就很形象地展示了人际交往上的边界不清。为了帮助别人,他承诺了很多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在职场中,有时候你觉得人际关系复杂,可能是你自己对他人和工作环境投射了太多的复杂需要。你没有守住“我只是在这儿工作”的边界,你可能还想顺便满足对亲情、友谊的需要;你在工作中表现平庸,可能是你潜意识里不想与他人边界太清,致使你使自己的才干平均化,你的能力达不到引领人群的高度,自然也不会被重用。
我们亲子关系上也会出现边界不清,包办、专制、偷看孩子的日记、改写孩子志愿、原生家庭成员介入孩子婚姻等,这些曾经打着爱的旗号的行为都是边界不清的表现。
什么是自我边界
自我边界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自我边界清晰的人明白:我们和他人一样,有权拥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感受、空间、精神信仰和自己的朋友圈。
自我边界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孩子慢慢长大,与母亲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母亲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母亲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连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换一种说法,就是: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母亲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希望对方能无条件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他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他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的私人化决定,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人的情绪和幸福负责。 
由此可见,边界的建立和我们的早期经验有关,因此想要在心理上划清与他人的界限,需要我们长久的努力。
首先将潜意识内容提取到意识层面,自查你的人际交往痛苦是否来自边界不清:
比如心里明明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仍表示同意;当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无法为自己发声;实际上被别人碰触时感到不舒服或不愿意,却依然允许了别人的行为;总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总觉得必须通过“友善”来赢得尊重;当别人不开心时,会感到内疚(就仿佛自己有责任似的);根据他人的需求来塑造自己,成为他人想让你成为的人,而不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长期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不平衡(自己总在付出,对方总在索取)
 其次,付诸实践,培养信心
能创造、确定自己的边界是好的,但坚持才是最重要的。真正提醒别人你的界限已经被跨越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这需要一种坚定与自信,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能会让你感到害怕。可以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容易的事情,培养自信力。
比如,服务员是否把你的菜上错了?问一下你都点了哪些菜?
亲戚和你通电话聊到一些你不感兴趣的话题,告诉他能否谈点别的,不想继续聊这个。
告诉朋友你很忙,此时不能帮他,让他自己另想办法。
坦然告诉主管,巨大的工作量已经让你有些透支,你需要他人帮忙。
当第一次明确自己的界限,拒绝别人,可能会担心破坏人际关系,但确定界限意味着你重视自己、你的需要和感受。拒绝并不意味着你不友善,它只意味着你对他们是公平和诚实的,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你们关系的建立,同时保持你的平和、尊严。
第三,接受自己能力的有限性
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能力之内的事情。不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勇气和随机应变。我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事实和道理,只需根据明白的那部分,作出持久的行动。在能力范围内,构建自己的绝对优势,并且对其中的缺点和局限性有正确的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知道自己能力边界之内可为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得更好,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好自己当下的人生节拍和未来的成长方向。
自我边界清楚,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像机器一样过分精密地处理人际关系,在礼尚往来中“斤斤计较”,缺乏灵活性,而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人,不丢自己,与他人保持空间和心理的适度距离,不强人所难,不委屈求全,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