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01中学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5-10-15 16:34:00
点击量:454
2012年以来,我校继续遵循“务实高效”的教科研管理思路,重点培养和扶持了学校小课题发展和新立省市级课题,同时兼顾了以往省市级课题的开展和管理。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我校继续抓好小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放手给学科组自主开展研究,各学科组准备好过程性材料,学校在学期末进行了过程性检查并进行评价。
针对小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小”字,帮助教师们关注自己具体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追求真实的研究;立足“课题”,引导教师从计划到反思,以科学的方式探索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改变,追求经验的提升。我们把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教师获得个性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及特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回顾走过的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扎实有效的工作:
1、培训选题,确定立项小课题
每学期的3月上旬,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科所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意见,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到4月中旬,我们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首先,我们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组织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让老师们进行思维加工,并提出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课题,编制计划,填报《小课题研究申报方案表》。其间,我们对各学科组所选的课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后审定小课题。
2、抓行动、抓反思。
从5月开始实施方案,各课题组尝试进行行动研究。学校在“校园网”开辟了“小课题园地”,供各课题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总结经验、发表见解、交流心得,同时老师们也跨课题、跨学科跟帖。
从9月以来,我们围绕小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协作研讨活动,为大学课组的研讨活动作准备。9月中旬学科组展开课题研讨,以学科组成员互动的形式展开,一般程序为:中心发言人发言——课题小成员补充发言——参会者提问与互动——组织者(或聘请的专家)总评。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科组采取了研讨课的形式,针对进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课题组通过大型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对典型的课例,还采取现场诊断的形式进行指导,现场会诊一般包括课前研究、现场观察、课后讨论分析、形成新方案、再次试教等五个步骤。
3、抓检查、抓评估。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学校成立了跟踪检查小组,抽查听课和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评价。有的课题组还邀请了市教研中心的领导给与适时地指导与点评。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参入下本学年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大部分课题都做好详尽可行的计划,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成员在研讨日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纳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各课题组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讨方式。例如,语文组、数学组在初期阶段采用了研讨课的形式,历史学科组采用通过多媒体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形式,物理组还进行了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竞赛。每个课题的研究都围绕学生的习惯培养及能力提高,扎实有效。
3、研讨活动效果显著,资源共享
每一课题发挥本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教研兴校的目的。生物组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案导学模式;语文组的《国学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作用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物理组的《高三一轮复习自主研究》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竞赛成绩和学生的反馈,说明课题的研究的重要意义。历史学科组的《即时性评价问题的收集利用与共享》拟在学校网站开通《历史的天空》以达到资源共享;数学组的《初高中课堂知识衔接》分别从学生上课解题时对知识点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针对作业的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学年小课题工作也存在不足:
1、个别学科组研讨活动有的老师参入态度不积极,教师的个人发言材料偏离研讨主题。
2、课题组集中活动次数偏少,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3、不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收集的材料单一。
4、活动过程学生材料过少,没有学生反馈的资料。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做以下改进:
1、提高学科组成员的参入意识,针对每个学科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摒弃偏离主题的发言。
2、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把收集整理资料贯穿始终,注重平日的积累,特别是学生资料的积累,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掌握学生的动态。
3、可以把平日备课组集体研讨的问题积累归纳,抓出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科组研讨的容量与效率。
总之,三年来,我校小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教师的教育思想日臻科学,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合理使用新课标,贯彻新课标的教育思想,我们会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理念,继续加强研究,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